距離 #美國打工 的夏天已經好多年了,我甚少再想起匹茲堡或是紐約、想起在美國短期生活的文化渲染。
反而,最常面對到的,是同理勞動者的心境。
.
我從沒想過經過歲月流逝之後,存留下來的會是這個東西。體力勞動的工作經驗像是生命線上最炙熱的烙印,時不時鼓動、發燙。
體力勞動者的側影、背影、休息的樣子、說話的樣子、打掃的樣子⋯我可以想像:那些沒有人願意觸碰的垃圾、馬桶、骯髒,每寸肌肉的持續施力與痠痛,永遠不會休息足夠的疲累,以及總是被看不起甚至被壓榨的位置。
每分每秒都受夠了,卻走不掉、走不遠。
--
今天和公司的打掃阿姨聊了幾句,她提到中午無法休息,因為安排給清潔人員的休息空間在地下停車場入口附近,每回有車經過就會警鈴大響,毫無安寧之時。
所以她便躲在茶水間旁邊約半坪的掃具間裡吃飯、小盹;卻沒想到某次總務來敲門說:「阿姨,妳不可以在裡面休息噢!妳這樣要罰一千元!」
.
荒謬!那下午有人用上班時間躲在廁所裡睡覺,要不要把他們都叫出來罰錢?
作總務的人,大概沒有體會過全天的體力勞動吧?我馬上就想到這件事。許多人應該都沒有體會過吧?
清潔人員不只是一整天要站著,還要不斷彎腰站起、用力推拉、搬運重物以及各式動作。想像你在健身房或是做任何運動,大約幾個小時就累了,覺得夠了可以回家休息了;勞動就像是那樣的份量,但身不由己,無法感覺夠了就回家,也無法說今天做、明天不做沒關係,而是要不斷地不斷地撐下去。
--
晚點我在女廁看到阿姨來清垃圾桶,速度快狠準,完全沒把骯髒及惡臭這些形容詞放在眼裡。阿姨提著大垃圾袋時,大家都會下意識地往旁邊閃;其實連我們平常上廁所丟衛生紙時,也會小心翼翼不要碰到垃圾桶;可是這些髒,就是她的工作內容。
做久了就無感了,一開始可能也會害怕並覺得噁心,但馬上會為了追求工作效率,不把穢物當一回事。就是要不怕,才能清得乾淨,我記得自己做房務人員時的每項領悟,記得那些總是在低頭掙錢的時刻。
.
或許在未來,我不太有機會施展我的房務工作技巧,可是曾經做過社會階層最低之工作的那份心境,會一直跟著我,幫助與逼迫我同理更多、思考更多。
--
照片:2011年於匹茲堡。一週兩天排休,儘管工作再累,也要把握機會出外走走,換心境、認識那美麗的城市。
--
__原文寫於 2016/8/10
看更多約克美國打工的故事:
〈不一樣的美國,不一樣的打工:一罐小小的防狼噴霧,一段真摯的同事情誼〉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7649
〈不一樣的美國,不一樣的打工:Houseman男勤雜工排名一到五〉https://crossing.cw.com.tw/article/7353